免费股票配资平台官网 中德哲学对话|Michael Spieker :东西方哲学在核心精神上有着深刻呼应
“学而时习之免费股票配资平台官网,不亦乐乎!”在7月23日举办的“中国心学与世界”中德哲学对话活动上,“中德哲学对话”学术活动德方发起人、慕尼黑应用技术大学教授Michael Spieker引用孔子这句千年箴言作为演讲的结束语。在Michael Spieker看来,东西方哲学在核心精神上有着深刻呼应,即哲学的本质,在于通过学习与实践,最终学会如何真正地“生活”。
“在全球学术交流面临挑战的当下,‘理性、和解与真诚对话’的价值愈发凸显。”Michael Spieker介绍,哲学家格奥尔格·威廉·弗里德里希·黑格尔在1811年的《哲学导论》中写道,哲学的真正需求在于学会依之而生,同时借之而存。 “黑格尔强调的并非教导他人,而是个人践行哲学的学习过程。孔子的‘学而时习之,不亦乐乎’也表明,东西方哲人都将‘学习’与‘实践’视为通往哲学真谛和生命满足的必由之路。”
Michael Spieker介绍,西方哲学的源头植根于一种深刻的生存体验,即“分裂”。他进一步解释道,黑格尔在其早期著作中就洞察到,哲学的需求源于个体意识的觉醒:当人认识到自己本身是一个孤立的存在,是一个绝对的个体时,哲学的驱动力就因此能够觉醒。“ 这种觉醒带来的是个体与普遍(上帝、世界)的对立感,以及由此产生的痛苦、不安和疏离感。”
“人一旦成为自己,就已经与上帝和世界分离开来。” Michael Spieker引述黑格尔的观点谈到,人们常试图通过追求权力、发展或支配(如现代科技对自然的掌控)来逃避这种分裂带来的痛苦,但这只是徒劳。这种巨大的权力发展是徒劳无益的,他只能以难以想象的规模破坏自然,并且在面对分裂时,并没有减少修复的需求。“正是这种无法逃避的分裂和对立,构成了西方哲学‘学习如何生活’这一核心任务的深层根源。”
那么,哲学如何回应这种源于分裂的“学习生活”的需求?Michael Spieker说,苏格拉底在《斐多篇》中有一句惊世骇俗之言,即正确从事哲学者所求的无非就是赴死或者是惩死。苏格拉底认为,唯有终结这些“不真实的生活形式”,真正的生命才能开始。
“我们可以看到,黑格尔通过哲学并凭借哲学学会生活的决心,这与苏格拉底的观点是一致的。”Michael Spieker分析道,无论是苏格拉底要终结的虚假生活,还是黑格尔要毁灭的“有限形式”(固化的思维模式、狭隘的欲望),其目标都是超越个体生命的局限性与不完善性,为通向无限和真正的自由生活开辟道路。
Michael Spieker认为,哲学的作用是“在分裂和对立中建立关系,在分离中寻求统一”,即实现“调和”。“哲学作为一种在认知领域中的绝对自由的生活形式实现了这种调和。它通过辩证思维,在绝对的抽象层面把握事物的规定性,认识其必然的有限性,并在思想上促使其走向终结。这种对有限性的否定,正是触及无限性的开端。”
“这种哲学的认知活动绝非脱离实践的玄思。我们所说的那种顿悟一旦发生,我们就能立即转变,变得清醒,并更好地工作。” Michael Spieker解释道,这种认知上的突破本身就具有改变生命状态的强大实践力量,承载和实现这种超越个体局限性的力量,正是“精神”。
Michael Spieker说,本次在贵阳的会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。会议的持续举办,源于一种超越个人的“推动力”和共同的哲学需求,即使在疫情期间也未曾中断。“因为我们仍旧被一种需求所驱使。孔子的说法也解释了这种需求,这也是东西方的交汇之处。”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
黄若佩赵相康明雪周梓颜
摄影 刘青谢佳杰
实习生 熊天翔
编辑 王小婷
二审 杨韬
三审 陈诗宗免费股票配资平台官网
公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